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2018年获批遵义师范学院校级培育一流学科,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5人,讲师7人,硕士生导师3人,贵州省千层次人才13人。博士18人,硕士7人,博士后5人,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100%。拥有行业资格证的“双师型”教师9人,贵州省第十四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2020年“遵义市高校优秀科研工作者”1人。近三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经费600余万元。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论文19篇,获得发明专利13项,出版专著3部。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围绕黔北山区生态环境现状,顺应地方环境保护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形成了4个稳定的方向,分别是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山地资源利用与脆弱环境修复,气态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环境化学与环境生物。
1.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方向:探索与研究区域水体污染现状、污染物来源及影响,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开展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污染物控制技术及方法的开发研究。利用生物化学技术探索与研究各类废水,尤其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和矿山尾矿废水等难降解废水的净化技术,保障水质安全。
2.山地资源利用与脆弱环境修复方向:以黔北土壤资源、山地农业和脆弱生态环境特征为立足点,解决该地区土壤、农业与环境的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发展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黔北土壤资源高效利用、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脆肉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3.气态污染控制与废弃物处理方向:主要研究区域气态污染物的来源及影响,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人体健康风险,污染物控制技术及方法的开发研究。探索与研究固体废弃物中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物的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方法。
4.环境化学与环境生物方向:运用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各种环境因子对微生物、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及个体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植物对环境、养分及元素的适应性反应,并对环境污染物及生态破坏、环境变化给植物及微生物所造成的生态效应进行考察、探讨和评估。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后与贵州正黔门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仁怀市红缨子高粱研究所、贵州双鑫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多次研讨,开展实质性工作。目前有10名教师按照“三区”科技人才相关要求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持续关注相关贫困村的农业技术需求,获得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称号。11人获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千层次”人才称号。